5G是具有高速率、低時延和大連接特點的新一代寬帶移動通信技術。5G系統基于大帶寬和大規模天線方案,能實現亞米級高精度定位。
據《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》可知,按照2020年5G才大規模商用算起,預計2020年至2025年期間,中國5G發展將直接帶動經濟總產出10.6萬億元,直接創造經濟增加值3.3萬億元,造就直接就業崗位達310萬個。在這個萬物互聯的時代,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高度重視5G技術,將其視為信息經濟基石。
5G技術的應用場景
國際標準化組織3GPP為5G應用場景定義了三大方向,包括增強型移動寬帶 (eMBB)、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(uRLLC)、海量機器通信(mMTC)。
1.增強型移動寬帶(eMBB)
在現有移動寬帶業務場景的基礎上,eMBB 通過提供更高體驗速率和更大帶寬的接入能力,優化人與人之間的通信體驗。 在此場景下,用戶體驗速率可達100Mbps至1Gbps(4G最高體驗速率為 10Mbps),峰值速度可達10至20Gbps。eMBB場景主要面向3D/4K/8K超高清 視頻、AR/VR、云工作/娛樂、5G移動終端等大流量移動寬帶業務。
2.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(uRLLC)
uRLLC應用場景提供低時延和高可靠 的 信息交互能力,支持互聯物體間高度實時、精密及安全的業務協作。在此場景 下,端到端時延為ms級別(如工業自動化控制時延約為10ms;無人駕駛傳輸 時延低至1ms),可靠性接近100%。uRLLC場景主要面向工業自動化、車聯網、 無人駕駛、遠程制造、遠程醫療等業務。
3.海量機器類通信(mMTC)
mMTC應用場景主要是人與物之間的信息交 互,通過提供高連接密度時優化的信令控制能力,支持大規模、低成本、低消耗IoT設備的高效接入和管理。在此場景下,連接設備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00萬 臺裝置連接,中端電池使用壽命達15年。mMTC場景主要面向智慧城市、智能 家居、智能制造等。
5G技術的發展趨勢
根據實際情況來看,未來的5G通信技術可以朝著兩個方向發展,一個是互聯網方面,另一個是在物聯網方面,致力于解決現存的機械存在的海量通信問題。
一方面,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,5G網絡通信也在快速發展完善中,互聯網技術也將成為未來網絡通信技術發展的平臺。對于我國來說,5G移動通信技術一直處在一種落后的狀態。為了實現技術上的更好發展,在新一輪5G通信的競爭中,我國啟動了專門面對5G移動通信技術的研究小組,以促進技術上的更好發展。
另一方面,移動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也為5G移動通信系統的發展提供了更好的研究基礎,使5G移動通信網絡有更加高質量的傳輸和系統效率技術。在無線傳輸方面,5G通信技術拓展了無線移動通信的寬度,導致通信頻率有進一步的提高。而與傳統的2G、3G、4G移動通信技術相比,5G移動通信在用戶體驗方面更為人性化,可以給用戶更好的使用體驗。在新的5G通信技術影響下,無線信號的覆蓋率更高,實現更好的室內移動信號通信。
5G+北斗:開啟智慧安全的巨大空間
在國產替代、政策利好、科技周期興起與需求等因素推動之下,5G+北斗定位系統在智慧城市、公共安全、工農機械、無人系統等領域的應用將會進一步深化,產業化發展空間將會進一步拓展。在傳統領域,5G+北斗高精度定位可用于工程建設、測量測繪、環境監測、碼頭裝卸、機場調度等領域;在新興領域,自動駕駛、智慧交通、智慧物流、精準農業、無人機、手機高精度定位等北斗融合創新應用發展迅速。
新銳科創5G+北斗RTK
融合定位系統采用北斗RTK差分定位、地理信息系統,結合5G網絡通信,利用定位基站、定位標簽等設備提供全局位置顯示、實時軌跡追蹤、歷史數據回放及定位監測分析等功能,為企業提供室內室外無縫定位,全面守護生產現場人員安全。
作為新一代的信息技術,5G與北斗的融合可以實現天地一體、通導一體,促進萬物智聯與精準協同,將成為新基建邁向數字化、智能化、實現升級改造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撐。